整治房地产乱象
七部委联手整治房地产乱象,此次整改能否“药到病除”?
1、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包括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四个方面。
整治房地产乱象的措施有哪些?
1、一是打击操纵房价房租、捂盘惜售、捏造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抢房假象、哄抬房价、违规提供“首付贷”等投机炒房团伙。二是打击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阴阳合同、强制提供代办服务、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
2、陈爱林要求,要依法依规处置,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严格查处恶意抽逃资金、恶意违规建设、一房多卖等行为。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整改,及时就地化解群众合理诉求。
3、我相信媒体朋友都会听到,开发的偷工减料、买卖的虚假广告、租赁的克扣租金、物业收费不透明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反映的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6个部门开展了一次房地产租赁中介机构乱象的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4、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通知》明确要求,要持续加大惩处力度,对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依法依规采取警示约谈、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和资质资格证书等措施,并予以公开曝光。
5、房地产中介乱象租客的维权方法:首先,租客在租房是否通过中介方,那么如果租房的纠纷是租赁双方与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纠纷,可以找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或者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解决。这两个机构都负责管理经纪公司。
6、那么针对这样的一个健康发展的条文来说,将会有什么样具体的措施实行呢?首先就是对于这样的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进行一定的控制,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一二线房价的确是非常高了。并且有许多人才,他们自己就是由于自己在这样的一些二线城市买不起房子,所以才不会去发展。
永州:根治房地产领域乱象乱源
永州市副市长刘卫华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学习政策,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力开展中心城区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根治房地产领域乱象乱源。
重点打击包括房地产黑中介等房市乱象问题,具体包括打击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阴阳合同、强制提供代办服务、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 事后,住建部分批向全国通报违法违规房地产中介机构名单。
住房制度,各国住房制度不同对楼市价格影响巨大。比如德国,德国估计群众租房,并且有完善的租赁补贴,同时对持有房产有相应的持有税金,较高的转让税让投机者无利可图。所以德国房价一直比较稳定。
中房网讯(杨洋/文)1月24日,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强调,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规则,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会议强调,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据报道,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过去我国房地产政策偏重于房屋买卖,所以在房屋租赁立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造成了房屋租赁市场的诸多不规范。应加快补齐房屋租赁领域立法短板,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通过法治手段遏制各种租房乱象。
关于房地产企业的乱象,究竟该如何治理?
三是打击从事违规销售、变相加价、一房多卖、霸王条款、价格欺诈以及限制阻挠使用公积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四是打击发布不实房源和价格信息、进行不实承诺等欺骗、误导购房人的虚假房地产广告。
一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非常有力,不容忍房地产投资,另一方面,开发人员对买卖的意识很强,一些知名人士断言,房价不可能持续下跌,保持房价下跌没有任何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战斗是真的还是假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 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
据悉,即日起至9月底,兰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有效打击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经纪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提升全市房地产市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先,租客在租房是否通过中介方,那么如果租房的纠纷是租赁双方与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纠纷,可以找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或者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解决。这两个机构都负责管理经纪公司。而如果租客遇上的是黑中介,那么可以通过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网站或者各城市的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明细,拨打投诉电话。